儀器儀表行業復興的三項法寶
金融危機以后,在儀器儀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企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不高;產品結構不合理,市場占有率不高;科研開發力量弱等諸多問題,對于這些問題,也采取了多種解決措施,效果如何,不得而知。筆者認為,深化企業改革,推進機制**;通過長短結合、內外結合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加強科技投入,推進技術**是儀器儀表行業復興的三項法寶。
一、深化企業改革,推進機制**
優勝劣汰是市場發展的大趨勢,為了適應市場發展,除舊革新是必要的,對于國有企業而言,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加強重點,提高國有企業的整體素質,按經營狀況分三類進行改組。當然對于不同的經營狀況也采取不同的方法。一是產品沒有市場、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企業由于長期虧損或虛盈實虧,資產損失和資金掛賬不斷增加的,要下決心實行破產、關閉。要通過“勞者有其股”的動力機制,把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知識作為“資產”入股,把主要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變成企業的利益主體,在行業中盡快形成面向市場,自求技術進步、自覺調整結構的新機制。二是產品有市場但負擔過重、經營困難的企業,可以通過兼并、聯合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盤活其有效的存量資產,防止國有資產進一步流失。三是具有一定實力、經營狀況良好的國有企業,要積極探索多種所有制實現形式,充分利用股份制的資產組織方式,吸引多方投資,促進其資本擴張,以加快這些企業的發展;要促進其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股權分散化,以把這些企業完全推向市場。
二、通過長短結合、內外結合進行產品結構調整
在產品結構調整中一方面要通過做減法來抑制“長線”產品,而更重要的是在調整結構做加法時不能盲目地追逐市場熱銷產品的生產,一旦各地區、各部門同時不計后果上熱銷產品的生產線,其結果是造成該產品的生產能力過剩和新一輪的產品結構不合理。各地區、各部門在產品結構調整中要堅決避免出現結構趨同的現象,不能讓市場經濟這只“看不見的手”牽著鼻子走,而應當從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出發進行合理地“預期”,保證產品結構合理化,保證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健康發展。
三、加強科技投入,推進技術**
**是民族的靈魂,技術**是實現結構調整、產品升級以及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強大推進器,是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手段。當然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加強科技投入,推進技術**是關鍵的一步。下面分析一下現代儀器儀表發展的關鍵技術。
1. 傳感技術
傳感技術不僅是儀器儀表實現檢測的基礎,它也是儀器儀表實現控制的基礎。這不僅因為控制必須以檢測輸入的信息為基礎,并且是由于控制達到的精度和狀態,必需感知,否則不明確控制效果的控制仍然是盲目的控制。
廣義而言傳感技術必須感知三方面的信息,它們是客觀世界的狀態和信息,被測控系統的狀態和信息以及操作人員需了解的狀態信息和操控指示。在這里應注意到客觀世界無窮無盡,測控系統對客觀世界的感知主要集中于與目標相關的客觀環境(簡稱既定目標環境),既定目標環境之外的環境信息可通過其它方法采集。被測控系統可以是簡單的物或單一的樣本,可以是復雜的無人直接操縱的自動系統,可以是有人(群)在內操作的大型自動化系統或社會活動系統,也可以是人體。以人體健康、生理、心理狀態為目標的傳感技術是醫療診治儀器的基礎和核心。操作人員可以是單人,但在系統化、網絡化的情況下常為不同崗位下的操作人員群體。
窄義而言,傳感技術主要是客觀世界有用信息的檢測,它包括有用被測量敏感技術,涉及各學科工作原理、遙感遙測、新材料等技術;信息融合技術,涉及傳感器分布,微弱信號提取(增強),傳感信息融合,成像等技術;傳感器制造技術,涉及微加工,生物芯片,新工藝等技術。
2. 系統集成技術
系統集成技術直接影響儀器儀表和測量控制科學技術的應用廣度和水平,特別是對大工程、大系統、大型裝置的自動化程度和效益有決定性影響,它是系統級層次上的信息融合控制技術,包括系統的需求分析和建模技術,物理層配置技術,系統各部份信息通信轉換技術,應用層控制策略實施技術等。在操作人員為多種不同崗位的操作群體情況下,還包括各級操作人員需求分析技術。
3. 智能控制技術
智能控制技術是人類以接近*佳方式,通過測控系統以接近*佳方式監控智能化工具、裝備、系統達到既定目標的技術,是直接涉及測控系統的效益發揮的技術,是從信息技術向知識經濟技術發展的關鍵。智能控制技術可以說是測控系統中*重要和*關鍵的軟件資源。從目前發展趨勢看,在企業信息化ERP/MES/PCS三級結構的計算機測控系統中,軟件的價格已超過硬件的3倍。而有關石化、冶金、電力、制藥行業中自動化測控系統的先進控制軟件價格就超過系統硬件價格。智能控制技術包括仿人的特征提取技術,目標自動辨識技術,知識的自學習技術,環境的自適應技術,*佳決策技術等。
4. 人機技術技術
人機界面技術主要為方便儀器儀表操作人員或配有儀器儀表的主設備、主系統的操作員操作儀器儀表或主設備、主系統服務。它使儀器儀表成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直接操作工具。儀器儀表、甚至配有儀器儀表的主設備、主系統的可操作性、可維護性主要由人機界面技術完成。儀器儀表具有一個美觀、精致、操作簡單、維護方便的人機界面,常成為人們選用儀器儀表及配有儀器儀表的主設備、主系統的一個重要條件。
人機友好界面技術包括顯示技術、硬拷貝技術、人機對話技術、故障人工干預技術等。考慮到操作人員從單機單人向系統化、網絡化情況下的許多不同崗位的操作人員群體發展、人機友好界面技術正向人機大系統技術發展。此外,隨著儀器儀表的系統化、網絡化發展,識別特定操作人員、防止非操作人員的介入技術也日益受到重視。
5. 可靠性技術
隨著儀器儀表和測控系統應用領域的日益擴大,可靠性技術特別是在一些**、航空航天、電力、核工業設施,大型工程和工業生產中起到提高戰斗力和維護正常工作的重要作用。這些部門一旦出現故障,將導致災難性的后果。因此裝置的可靠性、**性、可維性、特別是包括受測控系統在內的整個系統的可靠性、**性、可維性顯得特別重要。像2003年8月15日美國、加拿大大面積停電的事故,是決不應由部分設備故障而擴展造成!
儀器儀表和測控系統的可靠性技術除了測控裝置和測控系統自身的可靠性技術外,同時還要包括受測控裝置和系統出現故障時的故障處理技術。測控裝置和系統可靠性包括故障的自診斷、自隔離技術,故障自修復技術,容錯技術,可靠性設計技術,可靠性制造技術等。